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积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根据《自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自贡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文化自贡的决定》,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及形势分析   (一)现状评述   1.财政投入加速增长,公共文化服务网络逐步健全。“十一五”期间,各级财政对文化事业的经费投入累计达到2.25亿元,是“十五”期的3.81倍;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成并配套完善了7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041个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扎实推进,市级分中心和荣县、富顺县支中心建成投入运行。2008年,以恐龙遗址和盐业遗存为主体的自贡地质公园成功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已分期实施恐龙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盐业园区吉成井遗址维修保护、环境整治、交通架构组织完善等项目,改善了服务设施,丰富了服务功能,加强了地质遗迹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为自贡文化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文艺创作普遍繁荣,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十一五”期间,共创作文学艺术作品、创作(改编)剧(节)目239个,其中,118个剧(节)目和文学艺术作品获 “中国政府文华奖”、“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金花奖”等省级以上奖励。市属各专业剧团共完成演出5116场,其中下乡演出1182场。成功承办了省第十一届运动会、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开、闭幕式文艺演出;隆重举办了两届艺术节,推出剧(节)目900多台,观众达70多万人次;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2329场,观众达290万人次;举办各类艺术展览138次,展出作品2900余件;举办公益性文化艺术培训1334场次,培训业余文艺骨干3.9万余人次;实施“千村万场”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放映电影21889场,观众达155万人次。   3.文物普查成果丰硕,文化遗产保护实现新跨越。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全市共调查录入24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新发现文物2100多处,核定公布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0处,荣县大佛、吴玉章故居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投入资金9000多万元,实施了50余个文物抢险维修、保护设施建设和开发利用项目,恐龙博物馆、盐业历史博物馆分别被评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和二级博物馆。完成了国有馆藏文物数据库建设和珍贵文物的鉴定工作,实现了可移动文物规范化、数字化管理。科研、科普工作成效显著,出版了《中国盐业史辞典》等专著,盐业历史博物馆被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荣获“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市文物主管部门受到国家文物局表彰。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不断健全,建立了较为完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体系,确定市级以上非遗项目 22个,其中,国家级4 个、省级9个、市级9 个。   4.文化交流出口繁荣,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我市对外文化出口贸易项目数和贸易额连年居全省前列,贸易额约占全省50%,其中彩灯展览贸易额在全国文化外展项目中位居第一,被文化部、商务部等部委评定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恐龙、彩灯、杂技、川剧在全国多个省市巡展、巡演,进一步提升了自贡文化的美誉度。开办了自贡市文化收藏街,“十一五”期末,全市文化产业经营单位达2500余家,从业人员达9万余人,文化产业经营年收入从19.59亿元增加到33.52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从7亿元增加到13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9%,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一支新生力量。   5.市场管理更趋规范,专项整治效果明显。行政管理日趋规范完善,建立了市、区县、乡镇(街道)和行政管理、社会监督、行业自律“三级三线”的新闻出版监管体系;完善了文化市场监管体系,创新了管理模式,对全市95%的网吧实现了远程视频监控,聘请了505名网吧义务监督员,开通了24小时举报电话,随时受理群众举报投诉。开展了以电子游戏、网吧、歌舞娱乐场所、校园周边环境为重点,以创建“平安文化市场”为主题的文化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和“扫黄打非”专项行动,收缴捣毁赌博游戏机、电脑板925台(块),取缔黑网吧51家,立案查处案件152件,收缴违禁出版物5502件、淫秽出版物3894件、侵权盗版出版物87658件、非法报刊3200件,删除、屏蔽网络有害信息965条,取缔关闭非法网站23个,集中销毁盗版和非法出版物8.8万余件,确保了全市文化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6.各项改革深入推进,文化活力充分激发。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从主管国办文化向管理全社会文化转变,文化经营单位管理权按属地原则下放区县,文化事业单位服务重心面向基层;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不断加强,电影企业改制、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全面完成,艺术团体改革稳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新华文轩集团完成改制与整合,自贡盐业出版编辑室完成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自贡市出版印刷物资公司全面退出国有。   (二)形势分析   “十二五”时期,是加快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构建“文化自贡”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成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壮大文化产业实力的攻坚时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文化强国战略的深入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为文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随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任务的不断落实,“四位一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部署的深入推进,各级党委、政府把文化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为文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2.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步伐的加快,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成渝经济区建设升格为国家战略,四川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川南经济区定位为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自贡建设成渝经济区西南部区域中心城市,需要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提档升级,需要文化服务网点加快发展,需要文化服务内容不断创新,这些都为加快文化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3.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服务业的加快发展,为文化产业大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文化消费,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营造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拓展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空间,为产业升级和业态创新带来了新的契机。   4.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文化繁荣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自贡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越过3000美元大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强烈、越来越丰富,呈现出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特点。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用文化建设成果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对新时期文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十二五”时期,我市文化发展仍将面临各种突出问题和严峻挑战:从外部环境看,自贡经济基础薄弱、发展任务繁重的基本市情没有改变,人们的文化需求日益呈现多元多样多变趋势,协调各方利益、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紧迫性更加突出。从内在条件看,文化发展方式有待转变,运用现代科技发展文化、创新文化、传播文化的意识和能力亟待增强;公共财政在文化事业上的支出比重亟待提高,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依然繁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文化产业成长为新兴支柱产业的任务十分艰巨;文化人才缺乏、队伍不稳定的深层次问题依然突出;文化体制改革配套措施还不到位,艺术院团改革向纵深推进还面临体制机制的障碍。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充分发挥文化引领前进方向、提升全民素质、引导社会进步、推动加快发展的功能,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建设“文化自贡”为目标,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培育壮大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提升自贡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努力为自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力的舆论支持和良好的文化条件。   (二)基本原则   1.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坚持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建设体制机制创新。顺应文化与科技和经济交融的发展趋势,借助现代技术推进文化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和传播手段创新。   2.坚持方向,加快发展。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壮大文化产业实力,加快打造“文化自贡”品牌,不断增强自贡文化软实力。   3.把握规律,科学发展。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做到两手抓、两加强。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创作生产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并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具的精神文化产品,发挥文化提升全民素质、引导社会进步、推动加快发展的作用。坚持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三)发展目标   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完善。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推进,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文化基础设施达到国家标准,文化服务网络全面建成,文化活动阵地更加巩固。到2015年,城区建成“十五分钟公共文化圈”,农村建成“半小时公共文化圈”,实现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乡有综合文化站、村村有农家书屋、社区有书屋和活动室。   2.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发展。初步形成具有自贡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水平明显提高,文化产业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产业,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29%。   3.文化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原创能力和传播能力显著提高,既有思想艺术内涵又有市场价值的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到2015年,文化作品创作生产综合能力进入全省一流水平,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活动、剧目和产品。   4.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成效明显。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明显增强,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到2015年,全市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镇名街得到妥善维修和合理开发,成为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新亮点。   5.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加强。促进人才成长的机制更加完善,人才队伍更加壮大,结构更加合理。到2015年,建成一支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相适应的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培养一批与文化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创意、文化科技和文化经营管理人才,造就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化领军人物。   6.文化发展保障体系更加完备。支持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全面落实,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得到有效保障,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政府采购机制和多渠道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投入机制初步形成。到2015年,形成保障措施有力、配套政策完备的文化发展保障体系。   专栏1  “十二五”自贡文化发展主要指标 分  类 指标名称 2010年 实际 2015年规划 文化事业 每万人拥有群众文化设施面积(平方米) 122.96 167.22 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册) 0.15 0.2 群众文化活动(场) 800 1500 新创剧(节)目(个) 66 150 获省级以上奖励剧(节)目(个) 7 15 省级或川南区域性文化活动(个) 0 2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 1.59 3.29 文化产品服务出口总额(万元) 3672 7300 人均文化娱乐消费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 3.65 5.5 文化遗产 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个) 20 35 市级以上非遗项目数量(个) 22 40 市级文保经费投入(万元) 50 150 文化人才队伍 拥有硕(博)士(人) 7 20 省级以上学术带头人(人) 0 2 省级以上科研课题(个) 8 12 文化投入保障 人均文化经费(元) 16.6 24 政府性投入占一般预算财政支出的比重(%) 1.06 1.2   三、主要任务   (一)加速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   推进市级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快建设自贡世界地质公园,建成地质公园主碑广场和地质公园相关配套设施;建成川南体育文化中心,使之成为自贡历史文化展示平台、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和文艺创作生产基地;开工建设自贡文化艺术中心(含市文化馆、市图书馆),使之成为区域高水平演出、高雅艺术展示、文化艺术创作交流和群众文化活动的标志性文化场所。   完善县、乡、村级公共文化设施,实施区县文化馆(图书馆)新、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和社区书屋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到2015年实现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室)、社区书屋全覆盖;完成四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建设,建成村级服务点844个,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覆盖。抓好出版物乡镇销售服务网点和社区阅报栏(亭)建设;加强基层文化设施设备管理,确保有效利用;鼓励有条件的区县申报创建国家和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   专栏2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主要内容 自贡世界地质公园主碑广场建设 将恐龙博物馆游客中心广场扩建为地质公园广场,并新建自贡世界地质公园主碑,改善恐龙博物馆周边环境 川南体育文化中心建设 利用南湖体育中心建设自贡文化展示馆、自贡群众文化活动馆 自贡文化艺术中心(含市文化馆、市图书馆)建设 在东部新城新建市文化馆、市图书馆、非遗展示中心、演艺中心、文化艺术培训中心、民间工艺美术展销馆、办公用房及配套设施等 市青少年宫迁建 整体迁建市青少年宫 区县文化馆建设 新建馆舍6个 区县图书馆建设 新建馆舍6个 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配套工程 建设馆舍26个,实现全市乡镇全覆盖,配套完善设施 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室)建设配套工程 建设社区文化活动中心144个,实现全市街道、社区全覆盖,配套完善设施设备 社区书屋建设 新建城市社区书屋135个,实现全市城市社区全覆盖,配套完善设施设备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完成四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建设,实现1240个村级服务点全覆盖 自贡日报社业务用房建设 在汇东新建自贡日报社业务用房   2.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   实施精品文化工程。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打造一批能够占领区域文化制高点的品牌产品。积极争取承办全国、全省品牌文化活动,举办一批有较大影响的文化赛事和展演活动,逐步将自贡打造为区域优秀文化产品荟萃之地。从激励机制、投入保障、环境营造、营销传播等方面采取措施,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文化精品创作生产格局,鼓励创作生产更多既叫好又叫座的优秀作品。重点推出舞台艺术作品4部、大型电视连续剧1部,扶持创作一批文艺作品。力争2—3个作品获“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群星奖等国家、省级奖项。   专栏3  文化艺术生产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主要内容 大型原创舞台剧 反映抗战时期自贡全民献金运动的大型舞台剧 大型杂技歌舞情景剧 以杂技舞蹈相融的表现形式,反映自贡“盐、龙、灯”特色文化 大型曲艺方言剧 以曲艺表演的形式,反映自贡厚重的人文历史和纯朴的民风民俗 大型少儿舞台剧 以杂技、歌舞等形式,表现少年儿童爱祖国、爱家乡、讲文明、讲礼貌的精神风貌 大型电视连续剧 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展示自贡深厚的盐业文明,提升城市知名度   实施大众文化工程。精心策划公共文化活动,将先进性和广泛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教育性和娱乐性有机融合起来,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公共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办好社区、农村和行业文艺展演,举办豆花文化节、佛儒文化旅游节、古镇旅游文化节和万人提灯闹元宵等民俗文化节庆活动。引导青少年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组织开展城市广场、社区和院坝文化活动,每年不少于500场;组织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每年不少于500场。抓好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市、区县公共图书馆每年新增图书不少于2.4万册。推进公益电影进社区、进广场。加强基层文艺骨干培训,加强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村镇文化和机关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文化自觉性,筑牢共同思想基础,形成昂扬向上、催人奋进的文化氛围。   专栏4  大众文化活动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主要内容 首届川南文化艺术节 主办川南地区音乐、舞蹈、戏剧、书画展演,形成区域性文化品牌活动 自贡市文化艺术节 每两年举办1届自贡市文化艺术节,包括专业舞台艺术表演、十大歌手赛、舞蹈新作比赛、戏剧小品比赛、农民歌手大奖赛以及书法美术、摄影展等 自贡市社区艺术节 每两年举办1届自贡市社区文艺展演,包括广场舞比赛、家庭才艺展示、少儿涂鸦比赛和行业性文艺演出 民俗文化节庆活动 坚持举办万人提灯闹元宵活动、富顺豆花文化节、荣县佛儒文化旅游节、仙市古镇文化节、民间工艺美术展、民族民间音乐舞蹈展演等 青少年前卫时尚文化活动 组织和引导青少年举办街舞比赛、动漫节等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文化惠民活动 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免费开放,力争博物馆免费开放;开展文化下乡活动;组织广场、社区文艺演出每年不少于500场次 文化培训辅导 面向基层常年举办各类文艺辅导培训,培训基层文艺骨干8万人次   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运行保障机制。加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设备更新改造的财政投入,保障基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设备和活动经费。加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政府采购力度,引导文化企事业单位生产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公共文化建设,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投入机制。健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使用长效机制,提高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效率。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确保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人员的编制和待遇到位,建立一支扎根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队伍。   (二)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1.实施文物保护基石工程。加强文物法制宣传,普及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强化文化遗产法制理念,动员社会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加强文物保护机构队伍建设,加大文物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文物违法犯罪活动。抓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转化工作,依法公布一批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一批省保、国保单位。不断健全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档案,完成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标志碑建设。强化文物安全工作,实施一批安全技术防范和消防系统建设项目,落实安全保障措施,提高不可移动文物和馆藏可移动文物的安全系数。   2.实施盐都文脉抢救工程。通过争取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工程项目、加大各级财政投入、鼓励社会力量投资等渠道,对承载盐都千年历史、反映城市文化积淀和文化内涵的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文化线路等实施抢救性保护。到“十二五”期末,全市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普遍得到保护修缮,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基本排除险情,重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得到抢救性维修,城市历史遗存的保存状况得到明显改观。重点实施盐商会馆宅院、古盐场、古盐道、天车群、牌坊群等的抢救性维修项目,国家和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街的保护利用项目。在保护修缮的基础上,加快吉成井、燊海井、贡井老街河街古建筑群、自贡盐运水道、盐商府邸王家大院、仙市古镇、三多古寨等的开发利用,实现文化遗产事业与文化旅游产业的良性互动发展。加强大型基本建设工程项目用地范围内的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工作,杜绝文物的建设性破坏。防止文物古迹的盲目开发。   3.实施博物馆新跨越工程。全面提升博物馆展陈质量、服务水平以及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教育的能力,增强自贡博物馆的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实施恐龙博物馆主馆陈列改造,加快新馆陈列展示内容建设,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优化完善保护和展示设施。加快盐业历史博物馆基本陈列改造,更新以盐业历史文化为展示内容的基本陈列。利用吉成井遗址和陈家祠堂等盐业历史建筑,筹建中国井盐科技博物馆和盐业文明博物馆集群。加强自贡老工业基地工业遗产的研究、保护和利用,筹建自贡工业博物馆。加快建设富顺文庙博物馆、荣县大佛寺博物馆。加强荣县军政府旧址纪念馆和吴玉章、卢德铭、邓萍、江姐故居纪念馆基础设施建设,发挥红色文物资源在开展社会教育、发展文化旅游中的重要作用。   4.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增强全社会的保护意识。建立非遗普查建档制度和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制度,健全非遗代表作名录体系,出台非遗挖掘、保护、传承、利用的政策措施。申报一批省级以上非遗项目,公布一批市级非遗项目。启动“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建设自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集中展示全市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成果,建设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专栏5  文化遗产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主要内容 中国井盐科技博物馆建设 保护整治遗址内的制盐厂址(房屋),设计制作中国井盐科技发展史陈列,实施安防、消防系统工程等 自贡恐龙博物馆国家级遗产地保护 对已有化石遗址和地层剖面进行全面保护,建立野外科考发掘体验园,兴建化石保护技术中心和科研基地,建立化石翻模装架技术中心 盐业文明博物馆聚群建设 利用陈家祠堂、天禄堂、张伯卿公馆、东源井古盐场、艾叶滩、桓侯宫、炎帝宫等盐业历史建筑,逐步建设自贡盐商文物陈列馆、盐税史博物馆、盐业运输史博物馆、盐业生产史博物馆、盐业生产现场展览馆、盐都民俗博物馆、盐业工人博物馆等系列博物馆 自贡工业博物馆建设 保护利用吉成井遗址,新建井盐科技馆,展示千年井盐文明;改造利用老厂房,新建现代工业馆,展示“化工城建设”、“三线建设”等重要历史时期的工业遗产 县级博物馆建设 筹建富顺文庙博物馆、荣县大佛寺博物馆 自贡革命英烈纪念馆建设 改造完善吴玉章故居纪念馆、荣县军政府旧址纪念馆基础设施;维修保护卢德铭、邓萍、江姐等革命英烈故居,筹建纪念馆 盐都文脉抢救工程 实施“古盐场天车群抢救”、“千年盐道抢救”、“大盐商宅院抢救”、“石牌坊群抢救”系列工程,西秦会馆、荣县大佛、富顺文庙、吴玉章故居、桓侯宫、福源灏民居局部维修,炎帝宫、合乐祠、玉川公祠、李亨祠堂、张伯卿公馆等的整体维修,部分文保单位安防、消防工程 重点文物安防、消防系统建设 西秦会馆、富顺文庙、吴玉章故居、荣县大佛、燊海井、吉成井、王爷庙、桓侯宫、陈家祠堂等文保单位的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及消防系统工程建设 历史文化名镇、名街保护 仙市、赵化、艾叶、牛佛、狮市等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修缮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贡井老街河街“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申报及保护修缮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  “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争取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建设 建成1—2个国家级非遗项目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三)培育壮大文化产业   依托特色文化资源,培养文化市场主体,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建设文化产业基地,建立以文化优势产业为主导、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的文化产业体系,文化产业增加值每年增长34.2%。   1.培育新型市场主体,完善文化市场体系。   (1)壮大优势文化产业,培育一批综合实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行业龙头企业。鼓励各类文化企业以资本为纽带,通过项目合作、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等方式做大做强。鼓励民营企业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支持民营文化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的民营文化企业。   (2)加快培育文化要素、产品和消费市场,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的文化市场体系。加快培育文化资本、人才、信息、技术和产权等要素市场,促进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源的对接。发展壮大演艺娱乐市场、书报刊市场、影视音像市场、美术工艺品收藏市场、文化经纪市场、文化培训教育市场。积极探索创建跨媒体发展平台和全媒体运营体系,实现传播手段的立体化和传播载体的多元化。积极开拓农村文化市场,努力提高文化消费在城乡居民日常消费中的比重。   2.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文化主导产业。   利用自贡现有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建设“两群一园四业”的文化产业构架。   (1)培育井盐文化产业集群。建设井盐文化产业集群,围绕井盐文化发祥、古盐运文化、古盐交易文化、盐商文化、盐工民俗文化、盐都饮食文化等一系列井盐文化资源,加大井盐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创新具有参与性、娱乐性、震撼性、标志性的井盐特色文化产品,拓展延伸井盐文化产业链。围绕燊海井、燊海公园、吉成井遗址等区域,开发建设古盐场和现代盐业生产现场展示项目,打造燊海井—吉成井盐史文化博览园;围绕老工业区旧址和老厂房,加快实现其功能转换;以西秦会馆、张爷庙、汇柴口、张家沱历史街区,大公井古盐文化旅游园区和仙市古镇为重点,恢复盐史遗址历史风貌,建设各具特色的“盐史文化长廊”民俗风情街和产业园区。加快实施卧龙湖国际旅游区建设项目,全面推进以盐史遗迹观光、盐运交易再现、盐家生活体验、盐帮美食品味、盐疗养生保健、特色盐品生产展销、民间艺术工艺品展销等为主题的井盐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全力打造集盐疗、养生、休闲、游乐、度假于一体的独具特色的中国井盐文化产业集群。   (2)培育彩灯文化产业集群。实施精品工程和走出去战略,加快推进彩灯产业集约化、园区化发展。大力整合彩灯文化资源,加快企业改造重组,培育1—2家综合实力强、影响力大的彩灯旗舰企业,扶持一批中小彩灯文化骨干企业,引导企业走特色发展道路,形成分工合理、产品和服务各具特色的彩灯产业体系。大力拓展延伸彩灯产业链,开发一批能够提升自贡彩灯文化并具有市场潜力的彩灯产品,加速彩灯文化资源和品牌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为载体,加快建设集中国彩灯文化收藏、保护、研究,彩灯创意、研发、贸易和演艺、博览、游乐于一体的中华彩灯大世界。加快推进彩灯产业与旅游等相关产业的融合联动发展,建成集研发、培训、生产、展示和销售于一体的彩灯产业集群。提高自贡灯会的文化科技含量,高品位办好自贡灯会,提升自贡灯会品牌形象和经济效益。积极实施彩灯文化走出去战略,发挥重点彩灯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以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彩灯品牌为依托,加强对外文化贸易,打造自贡彩灯文化出口基地,形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独具特色的彩灯文化产业集群。到2015年,彩灯产业实现年产值45亿元。   (3)建设恐龙王国公园。以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和自贡世界地质公园主碑广场为依托,开发建设集恐龙化石展览、科学普及、度假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恐龙王国公园。加快建设自贡恐龙野外科考体验园,增强恐龙博物馆服务项目的参与性、互动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开发侏罗纪森林公园、侏罗纪丛林营地、恐龙冒险岛、恐龙迷宫、时代嘉年华游乐场和水上欢乐谷等游乐项目;加大恐龙旅游商品、纪念品的开发力度,完善餐饮、休闲、娱乐、购物、住宿等配套服务设施,倾力打造恐龙王国公园。   (4)构建四大主导产业。   文化旅游产业。利用自贡世界地质公园的资源整合效应,加强旅游品牌的整体营销推广,加快“盐、龙、灯”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和地质遗迹资源的旅游开发。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和佛儒文化旅游等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完善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强化宣传营销,重点推出江姐故居、吴玉章故居、卢德铭故居等红色旅游景区(点),打造大公井古盐文化旅游园区、荣县大佛景区文化旅游园、富顺文庙西湖文化旅游园。   演艺娱乐产业。利用丰富的文化戏剧资源和艺术生产水准名列全省前茅的优势,加强演艺娱乐商业化运作,积极发展文化演艺市场。加快演艺资源整合,打造具有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大型文化演艺企业。积极发挥市场对艺术资源的配置作用,大力发展民营剧团,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演艺市场竞争。培育发展演艺产品销售服务网络,构建国内外优秀剧目、明星演出平台,把自贡建设成为川南演艺中心。加快发展多功能、综合性文化娱乐场所,推进网吧连锁化经营,促进文化娱乐企业转型升级,建成布局合理、门类齐全、规模适度、档次较高的娱乐市场。   创意设计产业。加快发展创意设计、数字动漫等新兴文化产业,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力度,鼓励围绕本土特色文化资源开发创意设计和数字动漫产品,支持衍生产业发展;加大以“盐、龙、灯”为主题的原创礼品、纪念品等文化创意设计,传承发展以龚扇、扎染、剪纸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工艺品的创意设计和工艺技术,推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提高文化品牌价值、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拓展创意产业发展空间。积极推动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基地,大力引进创意人才,引进创意设计和数字动漫企业落户创业孵化基地,引导产品展示、推广和销售。扶持壮大创意设计产业,促进创意设计、数字动漫等新兴产业迅速发展。   印刷包装装潢产业。通过优化结构、合理布局、规范经营,促进印刷企业升级,形成竞争有序、调控有力、规划科学、增效明显的印刷业新格局。培育年产值规模上千万元的骨干印刷企业5家。加快新闻出版产业化进程,提高新业务开发能力,鼓励集团化管理、集约化运营,建成成渝经济区西南部区域重要的印刷包装装潢基地。   专栏6  文化产业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主要内容 燊海井—吉成井盐史文化博览园 修缮吉成井遗址,新建园区入口广场,恢复再现盐场生产场景,建设一批参与性项目,建设中国井盐科技博物馆,打造吉成井盐业科技博览园。利用燊海井和燊海公园,开发建设盐业历史文化公园 大公井古盐文化旅游园区 保护性开发贡井老街河街井盐文化区,完善基础设施,整治建筑立面,恢复原始古朴风貌,开展民俗活动,开发游乐项目,建设天池山生态公园佛教文化旅游区、八里秦淮休闲娱乐区 卧龙湖国际旅游区 开发盐卤浴场、盐卤浴SPA、水上乐园、会务中心、高星级度假酒店、旅游地产等项目 恐龙王国公园 建设集科普、游览、休闲、娱乐、餐饮、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恐龙生态文化园,开发仿真恐龙生态区、旅游度假区,实施旅游地产开发等 中华彩灯大世界 建设灯城广场中心、灯城演艺中心、自贡灯会主题园区、彩灯创意、动漫产业园区及配套园林、景观、绿化、水域设施等,实现彩灯产业集约化发展 仙市古镇盐运文化旅游开发 恢复重建盐运第一滩——仙市古镇,展示古镇风韵、盐运历史文化,开发建设馀洞漫游、生态园林等人文自然景观 富顺文庙—西湖4A景区 实施文庙维修及文庙广场建设,传统街区维护、改造,环西湖环境改造及整治,扩建千佛寺,建设滨江公园酒吧街和回澜塔景区,维护建设迎江门和关刀堤,改造建设夺锦洲 荣县大佛文化园区 建设入口引导区、佛像文化观光休闲旅游区、佛教文化旅游区、博物馆休闲娱乐旅游街区、如来园林休闲度假旅游区 中国自贡·缨美模特艺术产业创新基地建设 新建中国自贡·缨美模特艺术交流中心大厦、影视拍摄基地、服装设计产业中心、模特艺术学校,建设模特职业培训基地、缨美艺术广场及相关配套设施 “龚扇”竹编系列产品开发及竹制工艺品博览园建设 发展“龚倩”竹编系列产品,建设以自然景观为主体,人文景观为补充,集旅游观光、度假休闲、龚扇初期原生态制作过程展示及龚扇系列产品销售于一体的生态竹园基地、竹制工艺品博览园 印刷包装装潢基地 升级建设华华广告印务有限公司、自贡兴华印务有限公司、自贡金太阳彩色印务有限公司。建设自贡晚报印刷基地   (四)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1.完成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按照“统一领导、统一协调、统一执法”的要求,组建统一、高效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形成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执法体制,建设一支廉洁公正、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素质过硬的执法队伍。   2.完成艺术院团体制改革。按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推开”的改革思路,完成市属川剧、歌舞、杂技和曲艺四个艺术团体改革,组建演艺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整合资源,集中优势,做大做强演艺娱乐产业。   3.创新文化事业单位运行机制。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推行全员聘用制和岗位责任制,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激发内部活力,建立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形成责任明确、规范有序、富有效率、服务优良的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   4.改革文化管理体制。加快转变职能,推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切实履行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理顺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研究制定国有文化单位综合评估考核具体办法,形成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结合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制定和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建立文化企业信用档案和文化市场信用机制,推动形成文化企业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良性发展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规划落实   各区县要把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对文化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将文化发展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努力营造有利于文化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规划的具体落实执行,为规划顺利实施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创新政策机制,强化投入保障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加大文化投入的政策,制定完善支持文化发展、落实文化惠民工程的地方配套措施,建立市、区县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保证文化支出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加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政府采购力度,确保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需要,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运行。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关于文化产业的税收和资产、土地处置等方面的优支惠政策,制定完善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地方配套政策措施。积极鼓励、持和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或投资文化项目,构建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实施文化领军人物培养造就工程,通过举办专业研修、组织考察、作品研讨、成果展示等措施,力争在文化艺术、遗产保护等领域,推出1—3名造诣高深、成就突出、影响广泛、体现盐都文化发展水平的名家大师。以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为重点,实施文化艺术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实施文化产业发展能力提升工程,培养更多具备较高文化艺术素养、既懂文化市场经营管理规律又有一般产业管理素质和能力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加快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人才信息库,对自贡文化艺术学校进行改扩建,建成全市文化艺术人才教育培训基地。

发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