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经贸委 省轻工联社 省工艺美术协会   工艺美术行业是具有产业和艺术双重属性、实用和审美双重功能的特殊行业,它凝聚着民族智慧和创造,传承着民族历史和文明,担负着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和振兴民族产业的双重任务。为实现工艺美术行业振兴和发展,按照国家关于保护和促进工艺美术发展的方针政策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部署,结合我省工艺美术行业实际情况和省政府办公厅已经下发的《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经贸委关于加快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意见的通知》(鲁政办发〔2007〕75号),制定本意见。   一、现状及发展条件   (一)发展现状。我省工艺美术行业主要包括抽纱刺绣(工艺家纺)、地毯、草柳制品、琉璃料器、美术陶瓷、金属工艺、雕塑工艺、玩具、花画工艺、民间工艺、首饰及其他工艺品等12大类、116个品种。经过多年努力,我省工艺美术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在传承优秀文化、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省有工艺美术企业43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00余家。2008年,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出口交货值达270亿元,居全国同行业第二位;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超过600亿元,实现利税35.5亿元,增长31%;利润20.5亿元,增长28.8%。从业人员近200万人,其中企业职工35万多人,农村加工队伍150多万人。年投放农村加工费80多亿元,带动了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加快了农民奔康致富步伐。全省拥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7人,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156人。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威海地毯,文登抽纱刺绣,莱州草编,博兴和临沂柳编,淄博琉璃和美术陶瓷,济南龙山黑陶,潍坊风筝、年画和嵌银漆器等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许多工艺美术产品利用废弃和可再生资源作为原料,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典范。   (二)制约因素。一是产业总体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不够,原创能力比较薄弱,集成创新尚未形成体系,“四新”(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推广应用滞后,产品结构档次较低,现代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礼品收藏品、玩具、首饰等发展滞后,部分传统产品的竞争优势正在丧失。二是市场体系建设滞后、产业化经营程度低。展示和交易、精品收购设施严重不足,专业市场未成体系,市场秩序不够规范,存在不同程度的无序竞争现象;产品标准覆盖率低,市场监督机制不健全;评估、拍卖、定价、经纪、推介等市场中介机构发展滞后。三是高层次人才不多、综合性人才缺乏。大师级人才数量偏少,年龄老化,待遇偏低;传统的师承制度还没有真正恢复起来,许多技艺后继无人;创意人才严重不足,综合型人才缺少。四是行业服务体系薄弱。行业管理体制尚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协会组织缺乏政策、资金、组织手段和与政府沟通、协调的机制。同时,信息统计、人才培训和技术交流、法律支援和政策研究、市场预测、传统技艺记载等服务体系不健全。五是保护性政策缺失。省内保护性政策没有出台,国家的保护政策不能真正落实到位。由于缺乏保护性政策、法规和资金,传统品种和技艺出现大面积萎缩,一半以上的传统品种和技艺已经处在生存困难和濒临灭绝的境地,已有9个产品失传或停产。   (三)发展条件。一是具有丰富的资源。我省丰富的黄金、宝石等矿产资源及农副产品,为发展工艺美术产业提供了原材料基础。拥有一批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一支相当规模的技工队伍和良好的美术教育基础,形成了坚实的智力和人才支撑。劳动密集型传统产品历史悠久,群众基础好。二是市场巨大,为工艺美术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消费结构升级、精神文化产品需求增大,旅游纪念品、环境装饰用品、家庭装饰和陈设品、礼品和收藏品将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据预测,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十一届全运会的需求量可达数百亿。随着对外交流的扩大,世界各国对我国优秀民族文化认同程度也将随之提高,以中华优秀文化为内涵的工艺美术品的国际需求将持续上升。三是高新技术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工业化、信息化与现代生产方式,使传统的工艺美术品生产、设计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信息、激光、微电子、新材料、表面处理等新技术和新设备与传统技艺的有机结合,将极大地提高工艺美术产品的劳动效率,提升设计水平,缩短研发时间,增加产品功能和花色品种,提高产品档次,促进工艺美术品的规模化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新为动力,以保护为基础,实施开放、创新、人才、品牌、差异化发展战略,推进优势产业膨胀、新兴产业拓展、传统技艺保护、科技创新推进、知名品牌培育、产业集群建设“六大工程”,实现由工艺美术大省向强省的跨越,促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产业振兴和文化繁荣并重。把产业发展建立在加强文化研究、丰富文化内涵的基础之上,浓厚创作底蕴,增强艺术感染力,提高工艺美术产品文化品位和附加值。   2.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对传统技艺,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提高全社会保护传统技艺、品种和资源的意识,落实保护政策和手段。   3.坚持专业教育与师承制度并重。坚持人才兴业,完善师承制度,着力培养大师,多出优秀人才,奠定传承、创新、品牌基石;专业教育要面向生产发展和技艺传承,着力加强创意人才、高级技师和综合性人才的培养;重视管理、科技、经纪人才培养,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强化人才支撑。   4.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并重。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加强理论创新,强化研究开发支撑;加强产品创新,着力开发精品,提高行业竞争力;加强技术和工艺创新,促进传统工艺美术与高新技术相结合,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加强材料创新,丰富工艺美术品的传承载体。   5.坚持扩大出口和拓展内需并重。把扩大内需作为重要立足点和着力点,适应以中华优秀文化为内涵的工艺美术品需求正在持续上升的趋势,吸收世界优秀文化和先进设计理念、技术及技艺,开发具有国际高端水平的产品,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形成内需与外需共同拉动的格局。   6.坚持市场运作与政府引导并重。强化市场机制对生产要素的配置功能,促进工艺美术产业快速扩张。政府和行业协会重点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加强产业政策引导、改善投资环境、规范行业市场、提供行业服务等方面发挥作用。   (三)发展目标。   1.行业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力争到2011年,全行业工业总产值突破1100亿元。年产值过10亿元的生产基地达到15个,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70个,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000家以上。地毯、抽纱刺绣、草柳编织、美术陶瓷、风筝等工艺品基地力争成为国际知名度较高的生产和采购中心。   2.科技和人才支撑能力显著提高。到2011年,国家级大师达到20人以上,省级大师达到200人左右,创意人才达到1000人以上,高级技师达到4000人左右。培养和造就一批企业家和经纪人队伍。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得到广泛应用。   3.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显著提高。2011年出口交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进一步扩大山东文化产业品牌效应。继续扩大城镇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企业职工达到40万人左右,农村加工队伍达到200万人以上,投放农村加工费达到100亿元以上。   4.市场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建设1个省级和5-7个集作品展览、技艺展示、精品收购和产品交易于一体的区域性工艺美术馆,建设6-8个行业信息研发中心,建设100个特色名店,形成10个以上国内较为知名的交易集散基地。中介机构的数量和服务水平基本满足需要。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得到强化。   三、发展重点   (一)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地毯、抽纱刺绣、草柳编织、美术陶瓷、琉璃、风筝年画、人造花画等是我省工艺美术行业的优势领域。要抓住产品创新、装备更新、工艺革新三大关键,实行集约投入,强化人才支撑,打造知名品牌,巩固和扩大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地毯行业,以海马、山花、彩霞、莱州小河工艺品公司、日照东升地毯公司、山东神龙毯业有限公司、淄博宝泉轻工制品有限公司、淄博博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山东滨州东方地毯公司、山东瑞鑫地毯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加强设计创新,提高档次,扩大规模;到2011年,销售收入达到120亿元。抽纱刺绣与工艺家纺,以即发、云龙、云祥、艺达、鲁绣、千榕、银洁、青岛工艺品集团等企业为龙头,强化与家纺、服饰和装饰的结合,手工与机编、机绣的结合,鼓励和支持传统手工抽纱刺绣精品作为艺术品出口,进入陈设艺术的新领域;到2011年,销售收入达到240亿元。草柳编织,以莱州工艺品公司和贝思、博兴工艺美术公司、临沭和郯城工艺品公司、曹县鲁绣、菏泽美家、无棣和阳信工艺品厂等企业为龙头,巩固扩大现有市场,探索新资源和装饰材料新方向,探索草柳与皮革、布绒、金属、木塑等多种材料的结合,提高产品表现力和附加值,进一步拓展产品应用领域;到2011年,销售收入达到130亿元。工艺美术陶瓷和琉璃制品,以淄博为中心,以陈设艺术品和收藏艺术品为方向,注重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的结合,注重与环境美术、建筑美术等艺术门类的结合,拓展美术陶瓷和琉璃艺术应用领域;到2011年,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雕塑产品,以莱州、嘉祥、莒南等传统产地为中心,以环境、建筑和装饰为艺术发展方向,加强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的结合,改进生产工艺、改善技术装备;到2011年,销售收入达到70亿元。   (二)拓展新兴产业。玩具、首饰、金属工艺和礼品等品类,要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加强新设备、新工艺的引进和消化吸收,强化原始创新、品牌培育和集聚意识,重点解决设计、模具和涂饰三大瓶颈制约,加快形成具有规模经济的产业集群。玩具以青岛、威海、潍坊为中心,以青岛英贝特、飞龙和百利、潍坊杰士、乳山早一等企业为龙头,强化“产学研”结合,加快建立玩具设计、模具和新材料研发中心,大力发展益智、电动、遥控(光控、声控)、智能新产品。首饰及礼品要重点突破创意设计,加大引进设计、工艺、装备的力度,集中提升5-7个企业的规模、水平,形成一批研发中心和产业化基地,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到2011年,销售收入突破210亿元。   (三)保护传统技艺。对具有百年以上历史、艺术特点和地方特色明显、已经或濒临失传的生存困难的传统品种,实施抢救和全面保护。着重抓紧抢救“胶东八大边”(即抽纱刺绣八个传统品种及荣成生丝台布、昌邑百代丽)、传统著名琉璃炉料及陶瓷釉料、发丝绣、仿汉印等20多个品种。对手工地毯、麦草编织、民间布艺、剪纸、牛筋腰带、刻葫芦等20多个品种制定抢救措施。   (四)推进科技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对制约工艺美术发展的模具、表面处理、新材料应用等共性和关键技术难题,加强科技攻关,实行集成创新,力争尽快有所突破。建立一批大师工作室,加快发展创意产业,在我省绒绣、贝雕、陶艺、琉璃、风筝、铜雕、嵌银、绢花、锡雕、治砚、锡镶等特色领域,建立大师工作室,吸引科技创新人才。   (五)培育知名品牌。立足地毯、抽纱刺绣、草柳编织、美术陶瓷、琉璃料器(尤其是内画)、风筝年画、嵌银漆器、锡雕锡镶、绒绣、贝雕、仿古铜制品、治砚、微雕、锲金画、剪纸、民间玩具等优势领域,打造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工艺美术“名坊”。到2011年,争取中国名牌产品达到30个、驰名商标20个,扩大山东工艺美术品牌效应。   (六)建设产业集群。按照适当集中、形成规模、体现特色的要求,加快建设一批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产业层次,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结构,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到2011年,重点建设20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主业突出、产业配套的特色产业集群。将淄博建成国内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把文登培育成全国最大的工艺家纺产品出口基地,把潍坊建成国内最大的风筝产业基地,加快建设莱州、郯城、临沭、博兴草柳制品产业集群,把招远、蓬莱、莱州建成中国著名的黄金精深加工基地,把威海建成全国最大的地毯产业基地,把青岛、潍坊建成国内重要的玩具、首饰加工基地。   四、主要保障措施   (一)加强传统工艺美术保护。保护、抢救传统工艺美术,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促进产业振兴和发展的基础,必须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一是加强对保护传统工艺美术重要性的宣传,树立全民保护意识。二是尽快出台《山东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办法》和《山东传统美术保护办法实施细则》,建立保护机制,明确保护职责,使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三是尽快建设山东省工艺美术馆,建立10个传统工艺美术保护示范基地,编纂出版《山东工艺美术技艺集》,征集、收藏、展示优秀工艺美术代表作等。四是强化传统工艺美术原材料资源保护,建立储备制度,严禁盲目开采。五是鼓励和资助大师带徒,并采用各种手段记录、存档、传播传统工艺美术技术、实物、历史资料。六是采取资助、收购产品、划定保护区、认证传统品种、特色区域、特色标志、原产地标识、建立大师工作室等资金扶持和许可手段,保护和发展传统工艺美术产业。   (二)大力加强产业创新。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的战略基点和提升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促使行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带动转变。加大政府和企业投入,加快提高工艺美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增加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和产品设计中心。组织人才和力量,通过“产学研”结合,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发挥齐鲁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促进大众文化与精品文化,工艺美术与制造业、服务业相结合,实现产品不断创新。整合大师、技艺、材料等优势资源,建立生产设计联盟,着力开发高端产品,大力推进高端产品的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优化创意产业软环境,积极探索创意产业市场化运作的新机制和新模式,加快形成创意产业链,促进创意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强对名、优、特、精品的评定、宣传和推介,健全价值发现机制,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名、优、特、精品,放大名牌效应;发挥名师、名坊效应,打造一批名牌企业。瞄准玩具、首饰、礼品等发展潜力大的领域,支持一批工艺美术品研发和设计创新项目。   (三)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实行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和企业主体作用相结合,多渠道筹集资金。工艺美术产业纳入省级产业技术研发资金支持范围,并给予适当倾斜。各级也要整合财力,优化支出结构,形成支持合力。要加大银企合作,逐步建立行业融资与信用担保体系,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鼓励和支持企业上市融资,探索利用风险投资加快发展创意产业。鼓励外资以收购、兼并、联合等方式,参与工艺美术企业的改组改造,不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   (四)强化人才支撑。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大力培养、积极引进、合理使用各类人才,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工艺美术人才队伍。一是坚持大师兴业原则,加强大师队伍建设,奠定传承技艺、开拓创新、打造品牌和振兴行业的基石。二是加强创意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创意水平和层次,促进创意产业快速发展。三是充分发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专业优势,加强“产学研”结合,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创建全国重点学科,扩大招生规模,聘请大师进院校,鼓励在校学生拜师学艺,使其成为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完善师承制度,健全培训体系,加强技师队伍建设,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四是培养和引进专业管理人才,加强经纪人队伍建设。五是进一步提高工艺美术大师和工作者待遇,鼓励大师以技艺入股创业,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山东从事工艺美术事业,加快建立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机制,营造凝聚人才的良好环境。   (五)加强工艺美术基础建设。一是突破制约行业整体工艺水平提高的瓶颈,加强旅游纪念品、金属工艺品、现代工艺品、玩具、首饰等行业模具中心建设,将优秀设计直接转换成模具,提高行业总体水平。二是加强小企业信息和研发中心建设,追踪国内外发展趋势,迅速缩小中小企业设计理念与国际水平的差距,提高总体水平。三是对40个左右的重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装备更新。四是建设工艺美术产品展览、展示、交易平台,完善产品质量监督检查设备与工作平台。   (六)健全行业组织协调服务体系。各级、各部门要营造有利于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省经贸委和省轻工联社要加强对工艺美术产业的组织领导,协调解决工艺美术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省发改委、教育厅、科技厅、人事厅、财政厅、文化厅、旅游局、外事办、知识产权局、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借鉴国内外扶持传统手工艺发展的成功经验,制定促进我省工艺美术发展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轻工联社和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进一步完善服务职能,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加快工艺美术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发表
评论